悬壶济世 厚德载物 ——一个百年中医之家的传奇 -凯发k8国际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7日
来源:天门网
打印:
字体:

“外国麻洋潭”这一家人不简单!四代接力发掘“伟大宝库”120载……

悬壶济世 厚德载物

——一个百年中医之家的传奇

向金祥/文 

2020,新冠状肺炎危害世界,中医在关键时刻发挥奇效,钟南山、张伯礼两位院士力挺,域外国家纷纷点赞,再次见证了在中华民族复兴路上,中医药是打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宝库的金钥匙之一。中医中药在中国、在世界再次受到最广泛关注。

1958年10月11日,一位伟人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天门市麻洋镇,有个罕见的乡村中医世家,四代接力发掘中医药“伟大宝库”120载,至今祖孙三代仍有四人执业中医。

 

汉江边上这个镇 人称“外国麻洋潭”

 

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长达1577千米,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千米,在历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常与长江、黄河、淮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

因为汉江在武汉市的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古往今来依托汉江繁荣兴旺的码头集镇常冠以“小汉口”。

在汉江沿途的许许多多集镇中有一个被称作“外国麻洋潭”。她就是今天的天门市麻洋镇。

传说三国时,关羽追赶刘备救驾至此,遇一水潭阻拦去路,情急之下扬鞭策马一跃而过,留下“马跃潭”故事,后演绎为“麻洋潭”。

麻洋虽偏于东南一隅,远离郡县都城,但得汉江水上交通之便,受大汉口洋风熏陶,码头集镇颇有名气,独享“外国麻洋潭”赞誉。

历史上,麻洋曾经的辖区,东延伸到汉川,南濒临仙桃,北依沉湖,西边接壤彭市河,是天门的口子镇之一。有风水师说,麻洋在天门东南,后天八卦为巽卦,巽为风。象曰:一遇风雨便化龙。象征麻洋潭“随风上行,界水而兴”。

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余年,这里的人们以敢为人先创造了许多惊人的壮举,续写了“外国麻洋潭”的传奇。

 

薪火相传四代人 神手妙方除病魔

 

麻洋街道的北边有条狮子古河,河上有道“娘娘桥”,桥头有个仄逼而不起眼的合丰村卫生室。

走过路过的人们发现这个小小的村卫生室与众不同:

——年逾八旬的老中医还坐诊;

——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来求诊;

——常年充满中草药的特殊味道和正在熬制膏滋的芳香……

主治医师彭章鹏说,乡村中医是他们家的祖传,起源于1900年,至今已有120年。第一位中医彭默久先生(1876——1960)是他的曾祖父。

他们这个中医世家至今祖孙三代仍有四人执业中医。
父亲彭先兆,已有八十多岁,从医65年。

儿子彭艳兵、彭章鹏,从医38年。

彭章鹏的儿子彭德辉,一九九一年生,是彭默久先生的第四代中医传人。他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现执业三甲中医院——天门市中医医院。

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

1月21日,合丰村卫生室主治中医彭章鹏接到紧急通知,参加了麻洋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动员会,他以一个医生的敏感觉得这次“疫情”非同小可。散会后顾不上吃饭,立即到200多个农户挨家挨户通告“疫情”,以严肃而郑重的语气嘱咐村民不要外出、不要参加聚集性活动。

疫情凶险,没有特效治疗药品。1月23日,彭章鹏发挥中医药治疗预防瘟疫的优势,利用卫生室的现有条件,按卫健委转发的预防药方第一次熬制中药汤药900余份,给镇卫生院、全镇村医等一线工作人员口服预防“新冠肺炎”

截至3月12日,他为战“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工作人员和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的隔离人员熬制药汤5000多份,全镇战“疫”工作人员无一例感染。

 

一代彭默久 乡医闯汉口获赠金猴

 

汉口的繁华比肩上海,享有东方芝加哥美誉。

1947年,汉口一资本家的儿子得了一种怪病,找遍当时许多知名医院求治始终不见效果。有道是病急乱投医,老板听说“外国麻洋潭”有个彭默久治疗疑难杂症很有医术,便慕名托人相请。

初进门时,老板见乡医彭默久相貌平平,不咸不淡的似乎不抱希望。彭默久也不计较,一边听家人叙述病情,一边不露声色静观病人动态。第二天,正式诊断病人,一番望闻问切之后,彭默久开出来第一帖处方,对老板说:“如果这一剂中药服了见效就继续看,不见效就另请高明吧。”

一剂药汤服完,老板的儿子病情明显好转;三济药汤服了,儿子像换了个人一样。老板兴奋极了,特地在高档酒楼设宴,捧出一枚金猴酬谢彭默久。

老板建议彭默久在汉口兴业,并愿意给予支持。他最终还是回到了求医患者更多的乡村。

彭默久先生(1876——1960),原名彭世楷。光绪五年二月初十(1876年),出生于农村一个小康之家。1894年至1896年间,彭世楷患了一场重病,找一姓代的名医求治。病愈后,代医生认为彭世楷天资聪颖、悟性高,很适合学医,建议他的父母让他学医。

1896年,时年二十岁的彭世楷被代医生收为的徒弟,走上了从医之路。

五年后的1900年,彭世楷学成之后,就在麻洋潭边行医边卖药,医名彭默久。当时称为行医药铺。

那时候,中医医生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除了医道还得精通诗词歌赋。学然后知不足,独立行医后,彭默久又拜清朝秀才出身的名中医孔老先生为师,对医术精益求精,因为患者治愈疑难杂症而享有盛名。以至于人们只知道名医彭默久,不晓得彭世楷是谁了。

一九五四年,彭默久、彭绍全、徐雄奎、彭伯勋、彭任贵五人在毛湖街组织联合诊所,后来又有郑啓明、郑啓中、代光觉三名西医参加,“毛湖联合诊所”改名为毛湖中西医联合诊所(毛湖卫生所)。在这里,彭默久任中医主治医师,获得湖北省卫生厅颁发的医师证书。

一九六零年底,彭默久先生因病去世,从业中医65载,享年八十四岁。老先生给他的后人留下的遗产是一部6万字手抄本《医学进门》,以歌诀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药药性、方剂、诊断、治疗等中医知识,简便、易学、易记,堪称无价之宝。

晚清秀才彭焕奎对彭默久的医德医术推崇有加,曾撰文赞曰:公生性纯笃,幼业儒长更兼习医,昕久研究颇得炎黄秘诀,阅数载不敢轻于一试,后邻里有知其底蕴者来相延请。道无远近,时无寒暑,家无贫富,公靡不欣然乐往,到则尽心审视,不敢稍忽。一若病之加乎身者然凡延请公之病无不愈,愈亦不事需索由是,地方活人无算推闺手而公之名嗓一时矣。”

彭默久先生逝世六十多年后仍有许多人念叨他,要寻中医总是打听他的传人们在哪儿坐诊。

 

二代彭先兆 把乡村中医进行到底

 

走进合丰村卫生室,一位老中医正神情专注的为患者诊断病情。

这位老中医是彭默久先生的孙子、彭章鹏医师的父亲彭先兆。

如今,彭先兆先生年已八旬,是深受天门、仙桃、汉川三地患者信赖的名老中医。他每天唯一的工作就是接诊患者。患者来他这儿看病不用挂号、不用客套,前面人拿着处方走了后面的人接着往他面前的椅子上坐,然后是一边把脉一边瞧舌苔,开始“望闻问切”,每天都是从睁眼忙到送走最后一个来人……

一九五五年底,15岁的彭先兆到毛湖诊所随祖父学医。
祖父彭默久教导他,中医是我们的国粹,传统中医大师非等闲之辈,他们都有秀才或举人的底子,得中国文化之精髓,医术和诗词歌赋底蕴非常深厚。他自知文学水平功底不足,在祖父的细心教导下,夜以继日苦读医书,将医学入门、药性赋、汤头歌诀、脉诀、三字经、幼幼集成等医书熟读,接着又选读了《皇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辩》等经典著作。

在祖父和他的徒弟们的指导下,年轻的彭先兆边工作边学习,立志继承祖父医学事业,以为广大患者解决疾病痛苦为己任。他通过努力自学打基础,不断自我提高。一九六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在天门县卫生局组织的资格晋升考试中,他考试合格取得了医师资格证书,现在还保存着签发时间为一九九九年五月一日的《医师执业证书》。在老人心中,这不是一张普通的纸,上面镌刻的是自己一生追寻梦想的足迹。

彭先兆先生在全面继承祖父医术的基础上,从临床实践中积累了自己的丰富经验,其继承和创新在荆楚自成一家。
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多变,传宗接代、优生优育对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困扰。不论男女受其所困的因素都很复杂。彭先兆在钻研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参考古人的医书,领悟传统医学学术见解,临床治疗实践始终遵循中医的理论及辨证论治的原则,创新性注重肾、脾、肝的重要性。

一九八五年二月,三十二岁女性张某求治时自述,婚前身体一般,婚后流产一次,又因怀葡萄胎出血过多,刮宫引流致身体虚弱,大补过度致身体肥胖而不孕,多处求医八年之久无效。彭先兆精心拟方治疗半年,患者愁容变欢颜。

祖国医学认为:肾乃先天之本,天癸之源,冲任之根。肾气旺盛,冲任二脉满盈,月经方能来潮;脾胃相为表里,脾居中焦属土,为万物之母,是气血生化之源,灌溉四旁,营养周身百骸,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所以妇女的月经与脾胃息息相关;肝肾同源,同居下焦,肝在功能上有疏泄、藏血的作用。

彭先兆医师主张采取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解除男女生育方面的困扰。在诊断和探索病情时,明确要求患者一定要在医院通过科学仪器的析查。通过析查后,才明了男性方面有无精虫症、精子活动率低、活动力较差、液化时间长及输精管堵塞等。女性方面如有输卵管不通、卵泡不成熟,即便有成熟的卵泡也不能破裂而卵子不能排出等。他说,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有利于精确判断病情,合理用药,为患者排忧解难。

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彭先兆先生始终遵循中医的理论体系及辩证论治的原则,结合西医科学仪器的析查确定男女双方的病情,掌握了解病理因素,采取虚者补之、实者泄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或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渗湿化疾等法,施妙手春风化雨,助患者心想事成。

来自云梦的李姓男子,三十七岁,析查确诊为无精虫症,西医治疗无效。彭先兆先生经过反复确诊病因,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和理、法、方、药对症治疗半年多,李家曾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三代彭章鹏 中医魅力传播十省市

 

庚子年这个特殊的春季,人们因为战“疫”禁足宅在家里。然而,彭章鹏医师却是比以往更加忙碌。患者要求远程诊疗的微信和电话一个接一个,中医药熬制膏滋和药汤的炉火一天也没有间断。

生于一九六三年的彭章鹏,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湖北中医学院中医临床专业本科毕业,执业三十余年,随父待诊二十余年,全面继承了祖传治疗内科杂症和影响男女优生优育的疾患的医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的才华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展露,而勤奋与努力让他获得了更强劲的助力,在中医临床治疗上有许多继承性创新。早在1990年5月3日,《荆州日报》、《天门报》报道了《刻苦钻医术 治愈不孕症——记麻洋镇青年中医彭章鹏》。

彭章鹏发现,很多人不是不喜欢中医,而是嫌中药要一包一包的煎汤口服太麻烦不如西药方便。如何打通这个“一厘米”?他的创新是把中药膏滋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有机结合辨证施治,帮嫌麻烦的人把药汤煎好或熬制膏滋直接口服。

元旦期间,一辆豪华轿车在合丰村卫生室门口停下,车上走下来某大学教授和他的父母、岳父等,他们是专程来找彭章鹏医生“把脉”的。他们之间的缘分还得从几年前说起。

58岁的周先生是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因体质差隔三差五的患病。从2014年起,彭章鹏给他用中药膏滋调理,“不治已病治未病”。第一步不让轻症变重症、把重症变轻症;第二步再把轻症变无症。连续三年,周先生每年一剂膏滋调理,体质越来越强。其教授女婿知道后,认为乡下医生治不了大病,对中医嗤之以鼻,硬是把岳父带到某大医院去看专家以尽孝道。治疗一年的结果是,岳父的身体越来越差,费用是原来的数倍,还是来乡下找彭章鹏治疗。更具戏剧性的是,这位大学教授和他的父母每年都要来找彭章鹏医师问诊,熬膏滋调理身体。

一位在一线城市做服装布匹的老板,几乎每个月都要发生一次感冒,一年治疗花费一万五千多元。他慕名来到合丰村卫生室找彭章鹏医师配制药汤膏滋对症治疗,然后每年冬季一剂膏滋预防巩固疗效,三年来“喷嚏都很少打了”。现代人讲究健康养生,彭章鹏结合自家百余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对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神疲乏力的人熬膏滋综合调治,让中医更受人们青睐。

互联网时代,彭章鹏运用智能载体开展中医远程诊疗,方便更多的患者求诊。2017年8月,他第一次在“女神来了”微信平台给微友上微课讲解健康保健知识,如今的微信朋友圈集聚了新疆、内蒙、云南、珠海、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的微友2000多名。赵氏两姐妹,一人在云南工作,一人在东北工作,相约坐飞机天河机场会合后专程前来合丰村卫生室解除了多年的烦恼。珠海某房地产商结婚6年流产、胎停四次,通过远程诊疗收获了做母亲的喜悦。

2019年11月16日,一家国企举行别开生面的“健康you你”冬季养生专题讲座,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医发展。主讲医生彭章鹏从中医的角度讲解冬季养生的要点及注意事项,带领客人炼习养生保健操“八段锦”,为客人义诊并依个人体质提供养生参考建议。现场与互动中,客人对这位乡村中医深入浅出的讲座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古人云:“病者望医,医者望药”。彭章鹏恪守“医者仁心”的门风,坚持良医用良药。在药物采购上运用地道药材,精选各种药物;遵循传统炮制膏、丹、丸、散及汤剂,提高药物的疗效。

在“利”字当头的市场经济社会,为了避免假药劣药损害患者利益和中药中医信誉,彭章鹏专门到一家大医院的药房免费工作一年磨炼自己,做到对500多种中药记得药名、认得药材、辨得好坏。药材采购减少中间环节,入库时他亲自验收,不合格的药材价格再便宜也不要。

治疗外伤是乡村中医经常碰到的事,彭章鹏搜集了300多份治疗外伤的处方,博采众长,筛选出治疗外伤的中药组方。精神分裂症患者王某,右下肢内踝处被锐器刺伤没有及时治疗。家人发现时,伤口感染化脓恶臭难闻,右下肢至膝盖处肿胀如桶。送到大医院治疗都说要截肢,因费用昂贵、家境贫寒家人只得放弃治疗。彭章鹏用整理的中药组方给王某细心外洗,连续洗疗三天后脓去肿消,接着用熟石膏、血竭、炉甘石配制生肌散以麻油调敷裸露伤口患处,治疗费用不足百元。王某家人感激地说:“您不只是治好了一条腿,而是救了一条命!”

1990年1月,彭章鹏响应上级“医疗到村 保健上门”的号召,从毛湖卫生所来到麻洋镇合丰村(原名合力村)创办村卫生室。30年来,他坚守中医世家的医德,用西药为患者治疗伤风感冒、咳嗽、腹泻等常见病多发病,用中药为患者调理体质增强免疫力,靠简、便、廉的服务和贴心的情感赢得了良好的医患口碑。

乡村很多患者饱受胃病折磨。32岁的男患者方某,胃肠疼痛数年,胃镜检查为慢性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过很多西药还是不管用。彭章鹏给他创制疏肝调气、清热和胃的小蜜丸,一剂起沉疴。

看到彭章鹏的桌柜上有一摞2019年的中药留存处方,拿到台秤一称竟有8公斤多。三十年的留存处方估计250公斤左右。

彭章鹏主治医师:“乡村中医接诊的多是进不起大医院或大医院治不了的患者,说白了就是要心甘情愿‘捡漏’。”

【后记】中医是以人为本的生命医学,治疗注重调节身体的整体平衡。按照中医的理念,不管什么菌、什么毒,都是人体整体的部分病变,调动和激发人体本身的潜能,就可以让其改邪归正。现在看中医的患者基本上都是来自农村,不是进不起大医院的,就是大医院没法治的。近处来的患者是因为信任和方便,远方来的患者是因为慕名和期盼。

中医生存于平民百姓,扎根在农民之中。西医讲究对抗性治疗,凡病都要找到病的源头,找到元凶,然后杀死。而中医呢,直接上来就“望闻问切”开始治疗。中医看病虽然离不开检查,但不是什么病都需要检查,更不是一开始就全套检查。患者就医方便、门槛低,经济实惠、风险小,生病看中医仍是许多人的首选。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凯发k8国际的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