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好稿丨长阳大山里“长出”24个亿元村 -凯发k8国际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8日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打印:
字体: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墨 金凌云 吴坚

通讯员 饶会群 覃丹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3430平方公里国土面积,80%以上为山地。从海拔70米到2240多米,山地垂直落差接近2200米。

——没有沃野千里,搞不了大规模农业;没有峡江气候,种不了漫山遍野的橙子。

发展什么产业才能强村富民?

近年来,长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在不同村镇、不同海拔地区,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村民正在把刚刚采摘的包菜背下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今年2月,“一致魔芋”登陆北交所,成为长阳首家上市公司;11月,康农种业上市申请在京通过,成为我省第一家种业上市公司。

火烧坪乡青树包村、榔坪镇文家坪村的高山蔬菜,高家堰镇高家堰村的盆景,都镇湾镇金福村的茶叶和栀果,渔峡口镇岩松坪村的椪柑……一批批特色农产品畅销国内市场。

长阳特色高山蔬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摄)

据长阳县农业农村局统计,该县现有146个村,其中24个村村域经济年总收入过亿元。

因地制宜,一村一品

立冬,长阳高家堰村。傍晚的318国道两侧灯火通明,各家各户架起手机,开启抖音直播。

“600!”

“800!”

“1000!还有没有更高出价……3、2、1,成交!这盆金弹子由浙江网友拍得!”村民李小康的直播间里热火朝天,一株株造型各异的金弹子,火红的果实缀满枝头,引得买家相互竞价。路边,数辆外地货车正等待吊装发货。

2022年,李小康网络直播销售额超过700万元,成为全镇“盆景网红”中的佼佼者。该村从事电商销售的村民有80多户,线上年销售额突破7000万元。

山势陡峭的高家堰村,现有村民2480人,耕地2100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耕地缺乏,加上石漠化严重,传统种植收入十分微薄。

上世纪80年代初,高家堰村党员向克楷发现商机,效仿外地将村里的野生中华蚊母苗做成盆景,摆在318国道边售卖,成为该村发展盆景产业的开端。1996年,高家堰村筹集项目资金10万元,打造盆景“千米展销一条街”。“盆景村”名声打响后,订单越来越多。村里开始带领村民研究人工育苗技术,变“山里挖”为“田里种”。

山势陡峭的高家堰村成为网红“盆景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摄)

高家堰村党支部书记邓青山说,如今,高家堰全镇已形成百里盆景长廊、千户百姓作坊、万亩种植园区。2022年,该村盆景经营户达310户,村域经济总收入超过1.2亿元。

长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覃德双介绍:“为了摸清楚山里到底适合种什么,我们还请邓秀新院士等专家教授现场调研指导。”

岩松坪村海拔600米以下地区适合种柑橘。该村就选育本地柑橘品种,注册“清江椪柑”商标。去年,该村5600亩椪柑产值近1.45亿元,带动村域经济总收入超过2.1亿元。

海拔1800米的火烧坪是“高山蔬菜第一乡”,一直发展高山蔬菜。去年,青树包村3万亩高山蔬菜产值近1.8亿元,村域经济总收入超过2.25亿元。

科技兴村,创新致富

在长阳火烧坪和文家坪,流传着一句顺口溜:“10万不算富,50万才起步,百万才是真的富。”

每年7至10月是长阳高山蔬菜采摘旺季。数以千计的采摘工,从云南、贵州“包机”涌入火烧坪与文家坪,展开“候鸟式”务工。“每人每月工资1万元,管吃管住,还管来回机票。”文家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建文说,全村每年光是给3000多名采摘工的劳务工资,就有4000多万元!

农业专家为村民讲解种植技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摄)

文家坪村是长阳高山蔬菜的后起之秀,去年全村西红柿销售收入1.8亿元。

2008年起,村里开始大面积种植西红柿。头几年,露天种植,西红柿长期风吹雨淋,表皮颜色不均,裂口也多。加上品种不耐长途运输,西红柿还没运到上海、江浙等市场,就烂在了路上。吴建文跑到山东去学种植技术,发现当地西红柿都是长在塑料大棚里。恒温恒湿提升了果实光泽度,可防裂果;没有雨水冲刷,避免了病虫携带,减少了农药使用,更绿色健康。此外,大棚保温可令收获期延长到11月,实现“一茬多收”。

2017年,文家坪村全面推广“高山蔬菜避雨延秋”大棚栽培技术,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栽培,革新西红柿种植技术,培育出37个品种。

“从综合效益来看,避雨延秋栽培的蔬菜比露天种植增值增收两倍以上。”覃德双介绍,长阳已发展约5万亩避雨延秋蔬菜大棚。

2022年,文家坪村村域经济总收入超过2亿元,户均年收入达40万元,约30%的种植户年收入超过100万元。

龙头带动,联农带农

都镇湾镇金福村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金福红栀”闻名,2万余亩栀果园漫山遍野。2023年,该村经济收入预计达1.13亿元,其中4800万元来自栀果。

鲜栀果收购价约4元一斤,过去主要用来提取色素。村里引进湖北聿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栀果籽中提炼栀子油,令栀果价值倍增。如今全村已有4家栀果初加工企业,今年还新建了栀果深加工厂房。

“从前栀子只采果,栀子花扔了没人要,现在可是宝贝哩!”金福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华介绍,该村种有1万亩绿色茶园,村产业龙头湖北长阳廪君茶叶专业合作社,将栀子花和茶融合起来开发出栀子花茶,一斤鲜栀子花,收购价4元多,村民增收一倍。品种单一的绿茶、红茶摇身变成栀子花茶后,每亩茶叶收入达4000元以上。下一步,全县将把栀子花与茶产业的配对效应,向5个乡镇推广。

据介绍,在种植高山蔬菜的多个亿元村,大型冷库、清洗加工、冷链物流等,早已成为产业标配,全县农产品电商企业就有130多家。

“我们发展亿元村的一个法宝,就是培育市场主体,依靠龙头带动,用市场驱动种植生产。”覃德双介绍,每个特色产业,都由1到3个龙头来带动,形成全县有龙头、市场有主体、村级有合作社的联农带农机制。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凯发k8国际的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
网站地图